发布日期:2025-05-22 14:30 点击次数:115
1938年年底,延安革命根据地举办了一场别样的婚礼,说它特别,是因为新郎是大家熟知的彭德怀,而新娘则是他刚认识不久的浦安修。那时候日子过得很不容易,所以他们的婚礼办得十分朴素。婚礼结束后没几天,彭德怀就急着要去前线,匆匆和新娘子道了别。
他们俩的爱情在战火中经受住了考验,感情特别好,一起携手度过了几十年的坎坷岁月。但到了1965年,因为各种缘由,他们还是分开了,之后也就慢慢断了联系。
不过,到了1979年,彭德怀老将军的告别仪式结束后,中央就派了人去成都,把彭德怀留下的东西都带回了北京。经过一番仔细商量,中央决定,把彭德怀的东西还有那四万八千元的抚恤金,都交给浦安修来保存。
这决定真挺让人吃惊的,彭德怀同志和浦安修女士早就分开了,他们没有孩子,也好久没见面了。按说,应该交给彭德怀的侄子侄女们保管才对,怎么反倒给了浦安修呢?
当浦安修拿到这些东西时,她惊讶又纳闷,但更多的是心里乐开了花,充满了感激。她觉得这是组织对她的一种肯定和信赖。不过她也清楚,这些东西不是给她个人享用的,她得把钱用在刀刃上,去完成彭德怀未了的心愿。
彭德怀有哪些未了的心愿呢?八十年代初期,四万八千元可不是个小数目,浦安修会怎么处理这笔钱呢?最后,这钱是分给了哪11个人呢?
【窑洞婚礼】
1935年,彭德怀和红军一起来到了陕北的革命老地方。在那儿,咱们队伍的力量一点点壮大了。在彭德怀的带领下,打了不少胜仗,局面也慢慢安稳了。这时候,不少人就开始张罗着给彭德怀介绍对象,盼着他早点把终身大事给办了。
可彭德怀心里装的全是国家大事,一门心思要和反动派斗到底,对自己的婚姻大事却总是躲躲闪闪,不愿多提。
那时候,中央组织部办了个聚会,彭德怀大将军也被请来了,他亲切地和那些来延安进修的同学们逐个打了招呼。中组部副部长李富春,平日里就爱给领导们张罗对象,他瞧见彭德怀和浦安修同学握手时,觉得两人特别登对,心里就琢磨着要当回红娘,给他们牵牵线。
可当李富春跟彭德怀说起这事儿,彭德怀立马摆手说:“革命的路还长,仗也还没打完,这才是咱眼下的头等大事!以后这种事儿就别提了!”说完,彭德怀又急匆匆地去前线指挥打仗了。
不过,386旅的领头人陈赓可是个热心肠,他哪忍心瞅着自己的战友孤零零的?一听说这事儿,陈赓就打算好好了解一下浦安修同志的情况。
浦安修在上海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长大,打小就受到了不错的教育,后来成功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那时候,日本侵略者正把坏主意打到华北,浦安修和同学们心里气不过,一块儿走上大街,加入了“一二·九”学生运动。
后来,浦安修成为了共产党员,1938年4月,她前往延安根据地求学。由于成绩好,工作表现出色,她被选为陕北公学党总支的妇女工作负责人,还兼任了中共中央组织部训练班的秘书。这让陈赓对浦安修十分看好,他便想找个时机,再次跟彭德怀提起这件事。
就在那年十月,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延安举行,彭德怀也回去参加了。陈赓觉得这是个给彭德怀介绍对象的绝佳时机,不过要是直接跟他提这事儿,他肯定不同意。
所以陈赓想了个小妙招,在没有会议的空档,对彭德怀讲:“等下有场球赛,咱俩去瞧瞧。”彭德怀一听就兴奋了,跟着陈赓就过去了,结果一到地方才发现自己“上当”了:浦安修已经被陈赓悄悄安排在那儿等着呢。
彭德怀又一次见到了浦安修,浦安修说话做事的方式让彭德怀觉得特别,之后他的脑子里总时不时出现浦安修的身影。终于,在一个月亮很圆的晚上,彭德怀和浦安修一块儿散步,俩人都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彭德怀对浦安修说:“你知道的,我出生贫寒,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不像你家那样,满门都是读书人……”
浦安修听完笑了笑,对彭德怀说:“咱俩投身革命,不就是想让社会变个样,让咱中国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不再受穷嘛。咱俩都是革命队伍里的人,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彭德怀接着说:“我这人性子急,老爱批评人……”他讲了不少自己的不足,心里挺担心浦安修会在意。可浦安修早就特别佩服彭德怀了,也被他的个人风采深深吸引,对这些小缺点根本不在意。
1938年年底,他们俩在延安的一个土窑洞里,简简单单地举办了婚礼,正式成了两口子。这场婚礼虽然不奢华,但特别喜庆,李富春既当媒人又当主持人,彭德怀和浦安修的好多战友都来祝贺。那时候的军委参谋长滕代远,还慷慨地拿出自己一个月的工资,买了猪肉和红枣送给他们当礼物。
【相辅相依】
结婚后没几天,彭德怀又要赶去前线,特意去和妻子说了声要走。浦安修听了,非要彭德怀带她一起去前线不可!彭德怀劝她:“前线敌人凶狠得很,随时都可能丢掉性命!你不害怕吗?”
浦安修坚决地说:“只要咱俩在一块,我啥也不怕!我虽然没打过仗,但绝不会给你丢脸,也不会扯你后腿!”彭德怀听了心里热乎乎的,就带着浦安修去了前线,安排她在八路军总部直接管的队伍里工作。
战场上,彭德怀忙着带兵打仗,他们俩又分属不同部队,所以实在没空陪浦安修,但浦安修从没抱怨过半句。过了很多年,彭德怀还提起这事,又一次问浦安修:“你跟了我这么多年,吃了不少苦头,真是难为你了!你咋就从来没嘟囔过几句呢?”
浦安修回应说:“我哪有啥好埋怨的呀?该怪的是那些敌人和来侵略的家伙们!”
浦安修和彭德怀夫妻俩很是默契,彭德怀提倡简办婚礼,不买卖不铺张,浦安修就到处讲自由恋爱的好处,让大家别再守着老一套,比如坐花轿啥的;遇到陕北灾荒,彭德怀带着战友们搞生产,浦安修也不落后,跟着村里妇女上山找野菜吃。
从1943年底到1947年,这三年多时间,彭德怀和他的妻子在延安过了段平静的生活。那时候,他们收养了老朋友左权留下的女儿左太北,还有其他牺牲战友的孤儿,对这些孩子,他们像对待亲生的一样疼爱。
可惜好景不长,彭德怀很快就被调去负责解放西北的战斗,而浦安修虽然也在西北局工作,却不能和彭德怀并肩作战,夫妻俩又一次天各一方,但他们心里始终装着对方。
1948年西府战役那会儿,彭德怀原以为战斗能打出个好结果,可事实却让他挺闹心的。碰巧那天,有个指挥员没好好按命令行事,惹出了乱子,这下子可把彭德怀给惹火了!
彭德怀在会上原本只想稍微提醒一下,结果越讲越上火,不由自主地严厉批评了那位指挥员,话说得很重,还差点儿就要动用军法来惩罚他了!
浦安修得知这事后,担心彭德怀太过激动,做出不明智的决定,但她觉得自己是女性,不便插手军队里的事情。于是,她给林伯渠打了电话,想请他出面劝劝彭德怀。林伯渠是“延安五老”之一,很有分量,后来他成功说服了彭德怀。另外,为了不让其他将士心里有疙瘩,产生害怕的情绪,浦安修还让人去安抚了那位指挥员。
林伯渠后来对这事大为夸奖,说彭德怀两口子“品德高尚,令人敬畏”,浦安修和彭德怀性格上互相弥补,配合得非常好!
【建国之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当上了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大家伙儿都琢磨着浦安修可能会跟着彭德怀工作,但她没这么做,反倒是去了一个国有企业,做了党委副书记。
刚安稳下来没多久,朝鲜那边又打起来了,彭德怀接到紧急任务,立马去了朝鲜。这次走得太急,他都没来得及跟妻子说一声,就直接上了战场。直到抗美援朝的第一仗打完了,浦安修在报纸上才看到,原来是彭德怀在指挥朝鲜那边的战斗。
浦安修读了报纸后大吃一惊!老公居然悄无声息地上了战场,自己却还被瞒着呢,于是她连忙给彭德怀写了好几封信,问他是否平安。彭德怀回信简单地说:我挺好的,别担心。
但作为妻子,怎会不牵挂在前线打仗的老公呢?所以没过多久,浦安修在得到组织的批准后,就急匆匆地跑到朝鲜前线去看望彭德怀了。不过,这次探望却让彭德怀“恼了”!
浦安修一到朝鲜,就碰上美军轰炸机轰炸,脑袋受了点小伤。当她包着纱布站在彭德怀面前时,彭德怀心里挺不是滋味,但嘴上还是严厉地对浦安修说:“这是在朝鲜战场啊,战斗还没结束呢,你来这儿干嘛!你作为志愿军司令员的夫人都来了,叫手下的战士们怎么想!”浦安修没办法,只好在三天后急忙回国了。
朝鲜战争打完后,他们俩的感情又碰到了好多难关,因为各种原因,最后还是选择分开了。这事儿让彭德怀心里挺不是滋味,其实浦安修心里也一样不好受啊。
离婚后,他们碰面的次数就慢慢变少了,后来干脆就没了联系。就连1974年彭德怀病重快不行的时候,浦安修也没能去探望他。
这成了他们之间最大的心结!浦安修听到彭德怀去世的消息,心里特别难过,长时间沉浸在悔恨和自责里,这种感受好多年都挥之不去……
浦安修打算用实际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错,她给自己定了三条规矩:不管在哪,都不会说自己是彭德怀的夫人;解放军想给她安排个小院子住,她硬是没要;总政提议把她的行政关系转到军队好照顾她,她也客气地拒绝了;她严格按照彭德怀生前的吩咐,只靠工资过日子;并且,她还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彭德怀的老战友和乡亲们。
【遗物处理】
1978年年底,北京为彭德怀举行了告别仪式,邓小平、杨尚昆等人都参加了。仪式结束后,邓小平安排人跑到成都,拿回了彭德怀留下的东西和抚恤金,打算亲手交给他的家人。
不过,在决定把东西交给谁时,领导们犯了难。按理说,应该给彭德怀的侄子侄女,但大家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是决定交给浦安修。
这么做有几个缘由:一来,虽说浦安修现在成了前妻,但当年的事儿得放在那时候看,大家都能体谅;二来,浦安修这些年心里一直难受,她就给自己定了三条规矩,她这种高风亮节,让好多老同志都动容;三来,彭德怀同志的战友们都觉得,浦安修肯定是最懂彭德怀遗愿和心思的人,把东西交给她,才能发挥最大的用处。
因此,浦安修接收了彭德怀留下的所有东西,包括他的遗物和四万八千元的抚恤金。
当浦安修见到工作人员送来的遗物和抚恤金时,惊讶得不敢相信!起初,她满心纳闷,不明白为何要交给她。但转念一想,她觉得这或许是领导们对她的信任,也是再次肯定了她作为彭德怀伴侣的身份。因此,她对前来的同志和做决定的领导心怀深深的感激。
接着,她拿过了东西,隔天就叫上了彭德怀的侄女还有以前的同事们,大家一起商量了一下怎么处理,最后把这个办法提交给了中央的领导。
浦安修做了这样的决定,她把彭德怀同志生前特别喜爱的猎枪、手枪,还有子弹,都交给了总管理局。这些可都是彭德怀一直带在身边的心头好,现在也该让它们回到国家的手中了。
彭德怀把电视机给了侄女彭梅魁,彭梅魁在彭德怀临终前一直悉心照料,陪他度过了最后的日子。而对于彭德怀特别疼爱的另一个侄女彭钢,浦安修则送给了她一台收音机和一块航空手表。
最后,《马恩全集》和《列宁全集》这些书就留给浦安修同志保管了;剩下那些有点展览价值的小物件,打算送到博物馆去。
说到彭德怀那四万八千块钱的抚恤金,在当时可真是个大数目。浦安修心想,这笔钱可不少,能用它来完成彭将军的好多心愿呢。于是,她打算先把办追悼会得花的一千多块钱给结了,然后再把彭德怀欠的党费,总共五千四百块,都给缴清了。
彭德怀在老家有两个亲兄弟,彭金华和彭荣华,他们都是英勇的革命先烈,不幸被国民党残害了。彭德怀亲自把家里的孩子们拉扯大,对他们八个视如亲生。后来,浦安修拿出钱来,分给彭德怀的侄儿侄女们,包括彭梅魁、彭钢、彭正祥、彭康白、彭启超、彭爱兰、彭康治和彭秀兰,每人得到了一些钱。
浦安修心里琢磨着,彭德怀在世时老提起,想为家乡的教育出一份力,但遗憾的是,到最后因为不少事情没能如愿。现在浦安修手头上有不少钱可以用,所以她马上就用彭德怀的名字,给彭德怀家乡所在的乌石小学捐了一万块钱。
浦安修心里惦记着彭德怀的老伙伴景希珍、秘书纂魁英和司机赵凤池,特意给他们每人送上了一千多块钱。这三位可是跟彭德怀一起经历过风风雨雨,吃了不少苦头。彭德怀以前常念叨:“我对不起跟我一起打仗的兄弟们,没照顾好他们!”这次,浦安修也算是代彭德怀向他们表示点心意。
他把最后一笔钱分了几部分用:给家乡的生产队捐了一千多,给国家捐了一万,还拿出两千帮助老家生活困难的乡亲们。另外那两千块,浦安修想了想,决定捐给彭德怀同志的历史研究编写组。
在处理彭德怀遗物的事情上,浦安修展现出了极大的气度,没有要求得到任何东西,这让很多同志都对她赞不绝口,十分敬佩。组织部的内部刊物《组工通讯》也对她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大家向她学习。
【晚年生活】
彭德怀离世后,浦安修心里特别难过,很长时间都走不出来,一直沉浸在悲伤里。张闻天的爱人刘英和浦安修很要好,她赶紧过来安慰浦安修,还给她出了个主意:“老这么伤心也不是办法,不如给彭大将军写本传记,把他的事迹都留下来吧。”
刘英特别崇拜彭德怀元帅,而她的丈夫张闻天跟彭德怀也是好朋友,他们在很多事情上的观点都挺像的,因此两家人经常走动,关系很好。
刘英给出建议后,浦安修心里又升起了新盼头,可她转念一想,这书要是不好发行可咋办,便赶紧给老朋友杨尚昆打了个电话,想找他帮帮忙。
杨尚昆一听这消息,心里乐开了花,特别赞成给彭德怀同志出本书。他赶紧跟老战友黄克诚他们说了,大家一听,都拍着胸脯说一定鼎力相助,要把记忆中的彭大将军一点一滴都讲出来,让大家看到一个真真切切的彭大将军!
为了写这本书,浦安修和编写团队按照彭德怀生前走过的足迹,一一重访。当浦安修重返西北地区,当地的居民都热情地迎接了她。大家一听说是要给彭德怀元帅写故事书,都特别给力。毕竟,彭德怀在这里度过了很多年,留下了数不清的往事。
1981年,《彭德怀的自述》被好好整理了一番并出版问世,书刚上架不久就火速卖掉了290万册。这本书里,彭德怀元帅的那些不常被提起的故事都被写了下来,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既刚强又温柔、活生生的彭大将军!
浦安修见书出版了,收获众多好评,心里特别高兴。出版社还给她寄来了稿费,她就说:“这本书啊,是彭老总用心血换来的,这稿费得用在最值得的地方!”
1985年的时候,浦安修把得到的全部稿费都送给了武乡县的王家峪小学和左权县的麻田小学。她选择捐给这两个学校,是因为彭德怀元帅和他的战友左权曾经在这里一起打过仗。
左权将军过世后,彭德怀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而且左权的女儿也没了人照顾,所以他就把左权的孩子左太北接过来自己养了。这次,浦安修也是在帮彭德怀元帅完成他的一个心愿,那就是缅怀左权将军。
之后,中央军委有了新规定,不让家属参与传记的编写,所以浦安修没能加入《彭德怀传》的编写团队,这让她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更难过的是,到了1991年,《彭德怀传》还没能出版,浦安修就因为病痛太厉害,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她走的前一天,她费了好大劲拿起笔,写下这样的话:“我一直想给彭老总写本传记,讲讲他那光辉、伟大又革命的一生。这既是我的愿望,也是我的责任,特别是我生病后,这事整天在我心里转。我真心希望有本出色的传记能出版,让后人学习革命传统,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传播正能量,还能让大家更团结安定。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
彭德怀元帅,他一辈子都在战场上英勇战斗,为人正直无私,真叫人佩服!他的妻子浦安修,对党忠心耿耿,对自己要求严格。这两位都是让人敬仰的老一辈。他们夫妻品德高尚,志向远大,给大家做了个好榜样!彭德怀夫妇的精神,我们会一直铭记在心!